碧海无垠,“蓝色引擎”动能澎湃。近年来,山东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,奋力经略海洋、向海图强,推动海洋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。在这其中,山东工行坚定服务国家战略,聚焦海洋渔业、高端海工装备、海水综合利用、海洋生物医药、海洋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领域,提升涉海经济企业金融服务水平,切实把贯彻党中央经略海洋的重要部署,转化为支持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实际行动。
聚焦绿色能源 澎湃蓝色动能
随着海洋经济强劲发展,以海上风电、海上光伏等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。东营市正积极抢抓机遇,通过海洋重点项目建设,着力构建集海上风力发电、海上光伏发电及配套储能设施于一体的“风光储”综合能源体系,打造绿色能源新高地。近年来,工行东营分行已累计为当地海洋新能源重点项目投放信贷资金达22亿元,推动区域海洋能源结构向低碳化、高端化加速转型。
针对山东省海上光伏标杆工程——“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”,工行东营分行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,累计投放贷款超10亿元,助力项目成为全国海上光伏规模化开发的示范样本,推动东营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。在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中,工行东营分行发挥大型项目融资经验优势,提供涵盖项目评估、资金管理、风险防控的全周期金融服务方案,为这一总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的清洁能源项目提供了稳定资金保障。
(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建设现场)
加大信贷支持 护航海上粮仓
海洋特色产业是现代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,涵盖食品加工、海洋药物、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,是推动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。威海市作为全国重要的海洋食品加工基地,依托得天独厚的港湾资源,已形成集捕捞、加工、出口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,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工行威海分行紧跟地方发展节奏,聚焦海洋食品产业关键环节,主动服务地方“蓝色粮仓”建设。
荣成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速冻海产品加工的重点出口企业,产品远销澳大利亚、法国等十余个国家。随着海外订单持续增长,企业面临原料采购与设备更新双重压力。工行威海分行在了解企业情况后,及时安排团队实地调研生产状况和资金需求,结合企业特点制定贷款方案,最终快速审批并发放900万元贷款用于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线升级,帮助企业按时完成了新一轮出口订单。该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这笔贷款不仅解了燃眉之急,更给了我们继续扩大生产、拓展海外市场的底气。”
(企业车间实景)
强化产品服务创新 精准滴灌蓝色经济
多样化、数字化、普惠化的产品体系是提升蓝色经济金融可得性的重要保障。立足金融科技优势,山东工行加快构建服务多元、线上线下融合的产品矩阵,持续推出适配海洋经济特征的特色工具。2025年2月,山东工行与山东省海洋局、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、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现场发布“齐鲁海洋贷”产品。
该产品具有典型的“全、新、专、广、优、简”等六方面特点,可针对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,提供全周期、多渠道、低成本、高效率的专属金融服务。对大中型客户,提供短期融资、项目融资、投资银行等金融服务方案,特别是针对海洋领域科技创新,推出“海洋研发贷”产品,提供研发项下一揽子中长期资金支持,有效助力海洋领域科研平台建设与关键技术攻关。对普惠小微客户,提供网贷通、经营快贷和“渔船e贷”等创新产品,能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个性化的融资需求。截至6月末,山东工行“渔船e贷”“养殖e贷”等特色产品支持海洋产业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400万元。
下一步,山东工行将继续优化产品供给、强化资源统筹、提升服务质效,依据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,丰富完善蓝色经济金融产品,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“工行动能”。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