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下辈子,你当老鼠我当猫,我要活活掐死你!”武则天刚一登上皇后宝座,就以雷霆手段将王皇后与萧淑妃从冷宫中拖出。两人各自挨了100大板之后,武则天亲手剁去她们的手脚,并将她们抛入酒缸,做成了人彘。二人死于这等惨烈的折磨,而武则天甚至不愿就此罢休,最终将她们斩首,公之于众。
萧淑妃在临终前,怒声咒骂武则天,然而她错骂了对象。武则天虽然在行刑,但并非主谋,真正决定她们命运的,竟是唐高宗李治。
武则天的传奇开始于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的感业寺流放,然而,她并未甘心就此沉沦。在唐高宗李治前来上香时,武则天通过一番精心策划重新进入了皇宫。李治对此深受吸引,明知违反礼制、违背群臣反对,依然毅然将武则天接回宫中。
展开剩余82%可一回宫,武则天发现萧淑妃深得宠爱,自己虽已复宠,却在后宫的风头尚不够足。为了保命,更为了获取权力,她知道自己必须铲除一切威胁,才能立足。于是,她选择与王皇后联合,打压萧淑妃。
王皇后因无法生育,深知如果萧淑妃顺利生下皇子,她的地位便岌岌可危。为此,王皇后决定与武则天联手,打倒萧淑妃。然而,武则天的目标远不止如此。她在废除王皇后的过程中,不惜嫁祸给她,甚至亲手策划杀害自己亲生的女儿,成功让李治听信一面之辞,最终废掉王皇后,立她为后。
尽管李治心头仍有不舍,最终还是将王皇后与萧淑妃安置在冷宫,免于被杀。可是,武则天并不满足,她立刻命令将二人拖出冷宫,依旧施以酷刑,最终她们惨死。甚至李治在知情后也未敢违抗武则天的决定。
武则天的统治愈加稳固,而李治却在她的压制下逐渐失去了权力,甚至最后沦为傀儡,成为“二圣临朝”的背景人物。可这看似是武则天的胜利,实则李治才是幕后真正的棋手,他深知权力的游戏规则,将武则天当做一颗棋子,虽然武则天权力日增,但李治始终才是那个在背后操控局面的执棋者。
要理解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,就不能不提起当时影响朝政的“关陇门阀”。门阀制度自汉代起便逐渐兴起,最盛大时形成了与皇权共治的局面。这个势力延续至唐代,尤其是关陇集团,逐渐影响了整个朝政的走向。
李渊凭借关陇门阀的支持,成功建立大唐政权,而李治亦深知门阀势力的强大。他虽深受关陇集团压制,但与父亲李世民相比,他更为谨慎,常常隐藏锋芒,默默策划自己的未来。随着李治登基,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逐步升级,尤其是他与舅舅长孙无忌的权力斗争。
李治通过智谋引导武则天重回宫中,并通过她打击门阀。事实上,李治选择武则天并非出于情感,而是她是他用来铲除门阀贵族的工具。废掉王皇后,立武则天为后,实际上是李治想借此撕裂门阀与皇权的关系,收拢士族的心,巩固自己的统治。
然而,李治并未预见到的是,随着武则天逐渐获得权力,她的野心也在膨胀。尤其是在她逐渐掌控政权后,李治不得不面临一个强势的武则天。尽管他曾允许她上朝,并开始形成“二圣临朝”的局面,但李治始终没有放弃对权力的掌控,直到后来他准备废除她时,才让武则天意识到,皇权从来只能在李治手中。
李治最终做出了一个改变大唐命运的决定——将朝政权力托付给武则天。这个决定看似让武则天有机会全面掌控朝政,但李治却早已预见到,在他临终之时,武则天也仅能作为一名名义上的太后掌权,而真正的实权依然属于李唐皇室。
然而,李治未曾想到的是,武则天早已不满足于做幕后掌权者,她的雄心壮志让她开始谋求更高的地位。最终,她决定废除自己的儿子李显,亲自登基,创建了武周政权。
然而,尽管武则天在权力斗争中占尽先机,她最终却不得不将大权归还李唐。在她临终时,武则天将自己降为皇后,与李治合葬于乾陵。权力、名利、血腥与鲜花,最终都只剩下空碑诉说她的往事。
无论曾经的辉煌如何,她和李治的故事,依旧是权力博弈中的一段历史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