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2年,李世民在洺水之战中大败刘黑闼,虽然击溃了敌军,但其中的猛将罗士信却不幸被俘。由于他始终坚守不降的信念,最终惨遭刘黑闼杀害,唯一留在世上的就是他的一个孩子。眼见这孤独无依的孩子,李世民感到十分痛惜。被罗士信忠诚的精神所打动,他决定收养这个孩子,给他一个安稳的家,作为对罗士信为国家牺牲的回报。
然而,令李世民吃惊的是,这个孩子并非罗士信的亲生儿子。他是瓦岗军大将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(即裴元庆原型)之弟。裴仁基曾是隋朝末年的名将,后加入了李密的瓦岗军。尽管瓦岗军一度强盛,但李密却因冒进而最终失败,瓦岗军被王世充打败,李密被迫投降李渊,许多大将被俘,裴仁基也不幸被王世充杀害,其子裴行俨幸存。
展开剩余84%裴仁基死后,罗士信替他办后事,并收养了裴行俨,尽显情义。几年的和平后,罗士信也在洺水战中英勇牺牲,裴行俨再次成了孤儿。李世民感念罗士信忠诚为国捐躯,便决定收养这个孩子,无论他的真实身份如何,给他一个全新的开始。
这场战斗不仅灭掉了刘黑闼,更为大唐发现了两个杰出的将领,其中之一便是苏定方。这位曾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猛将,决定归隐故乡,然而,他的名字和事迹却在未来震动四方,成为大唐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在李世民收养裴行俨后,这个孩子过上了优渥的生活,每天有老师教导他文武。他虽然得到了安稳的生活,但却从未安于现状。成年后的裴行俨通过努力学习,在朝廷举办的明经科考试中脱颖而出,顺利中选,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——一个低级的军事职位。
而此时,苏定方在李世民即位后重新被启用,跟随李靖攻打东突厥,建立了赫赫战功,成为大唐的顶级将领。一天,苏定方偶遇了年轻的裴行俨,二人一番交谈后,苏定方感到喜出望外,认为裴行俨是最适合接班的兵学传人。苏定方立刻决定将自己的兵法传授给裴行俨。
在随后的几年里,裴行俨一边学习兵法,一边在朝廷任职,从一个低级军官做到了长安县令。尽管他才华出众,但由于大唐名将云集,裴行俨的军事生涯并未立即开始。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后,他才逐渐展露锋芒。然而,刚开始时,裴行俨却经历了一段低谷。
唐高宗刚登基时,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,裴行俨坚决反对武则天成为皇后,认为这将导致国家的动荡。因而他与李世民临终前指定的托孤大臣长孙无忌、褚遂良等人商议此事,却不幸事情泄露,导致裴行俨遭遇打击,最终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。在这一过程中,苏定方却独立作战,在高句丽大破敌军,随后又击败西突厥,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。
不久之后,唐高宗终于意识到裴行俨的才华,任命他为安西都护,这一职位为他日后在西域的卓越表现奠定了基础。裴行俨的仁政使他赢得了西域各国的尊敬,他的名声也随之传播开来。然而,大唐初期战争并不频繁,裴行俨并未参与过太多战斗,直到唐高宗任命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,才开始承担起更重要的军事任务。
在一次出征突厥的过程中,裴行俨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智。他巧妙地设计了一次粮草运输的反间计,成功将突厥军队诱入陷阱。通过这一战术,裴行俨不仅重创了突厥骑兵,还让唐军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。随后,他带领大军一路追击,最终在黑山大败突厥主力,成功平定叛乱。
然而,就在裴行俨平定西突厥后不久,突厥的残余势力再次反叛,这一次裴行俨以巧妙的计谋成功离间了突厥的内部分裂,迫使敌军投降,为大唐带来了又一重大胜利。在这一过程中,裴行俨展示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智慧,使得大唐在西域的局势更加稳固。
不幸的是,裴行俨的成功也引来了朝中的嫉妒之心,特别是裴炎,这位侍中官员向唐高宗谗言,说裴行俨夸大了自己的功劳,实际上并未为突厥投降立下赫赫战功。尽管唐高宗没有完全相信这些谗言,但依然决定处决了突厥的投降将领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温博。
在此事之后,裴行俨感到自己的名誉受到了严重影响,决定辞去职务,回家养病。唐高宗虽有不舍,但由于裴行俨的身体状况,最终同意了他的辞职。然而,这一战成为裴行俨的最后一战。682年,突厥再次反叛,唐高宗准备让裴行俨再次出征,但未等他行动,裴行俨便因病去世,享年64岁。
裴行俨作为大唐名将苏定方的唯一传人,在军事上拥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。他的兵法以奇谋取胜,不仅在硬碰硬的战斗中所向披靡,还在政治和军事的交织中展示了过人的策略。裴行俨的名声虽然被其他一些历史人物的光环所掩盖,但他无疑是唐朝初期最为杰出的军事人物之一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